近期,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《江苏省美丽田园乡村游赏线路》图册,结合村庄周边山水环境、旅游景区、农业观光项目、乡村旅游路、红色文化印记等重要资源,将92个村庄串联形成22条游线。其中,四庄特色田园乡村位于“花果漫游”线起点,在这里你可以看到“春意盎然百花鲜,蜂飞蝶舞茶香漫”的美丽景象,也可以听到“茶、田、林、匠”的“四意”之歌。
四庄村位于仪征市西北部,月塘镇南部,毗邻353省道、天乐湖度假区,地处宁镇扬几何中心及世界园艺博览会辐射区。
四年来,我们团队对四庄村未来发展图景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,并全程指导一系列落地实施工作,陪伴它一路成长。2020年8月,四庄村成功命名为“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”。
蝶变乡村风貌 感受四意农庄
四庄村拥有历史悠久的茶种植产业、葱茏苍翠的林果、层叠错落的梯田以及年代多元的建筑。规划以彰显特色、讲好四庄故事为出发点,设计了“茶意”、“林意”、“田意”、“匠意”的“四意”图景。
01、茶意主题的田园空间营造:
提取村庄多元的建筑轮廓以及土坯、青砖、白墙等元素,通过组合构建村庄标识,与村庄高低错落的天际线融为一体,利用地形,塑造层叠错落又具流线美的茶田,充分展现村庄的“茶意”故事。
村口建设之前
村口建成效果
紧抓种植生态茶叶的优势,依托“绿杨春”品牌,构建以“种茶、制茶、品茶、赏茶、卖茶”为特色的产业链,带动旅游业的发展。目前,村庄西侧已建成千亩茶文化产业园,配套了观光茶亭、茶园驿站、茶文化长廊、茶博馆等项目。
观光茶亭设计 茶园驿站设计
千亩茶文化产业园
02、层叠错落的田意风光塑造:
田地随着地形一台一台错落有致,稻田与水塘之间有沟渠相连,形成一个复杂的水系灌溉网络,利用灌溉水系打造自然的跌水景观。
对村庄周边闲置地进行整理,按照自留地的方式分割成块,建设为市民提供自种、租赁及代理耕种服务的“四意菜园”,让游客感受“地主”的乐趣,体验现代农夫的感觉,感受“田意”之趣。
“四意菜园”建设效果
03、以林意为特色的生态体验:
道路顺应地形、曲折通幽,穿行在村庄的生态密林中。适度在裸土区域补植草花植被,通过多层次的绿化彰显村庄的“林意”之美。
蜿蜒曲折的村庄道路
河塘清淤疏浚,种植荷花、菖蒲等植物,驳岸采用块石、置石、卵石等多种方式结合。布置跌水步道、秋千、沙地等娱乐设施,打造属于孩子们的生态乐园。
04、展现匠意精神的空间设计:
邻里空间增设休闲坐凳与特色乡村艺术墙,坛坛罐罐与砖瓦的艺术结合,精巧细致,在人工与自然之间取得巧妙的融合,传承了“匠意”之心。
村民宅前院后空间改造后
“四庄记忆”主题节点承载了四庄村民共同的记忆,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将土坯房改造成村史馆。院落经过石板铺装、老磨盘、老石井装点,已然成为村民们喜爱的休憩场地,也成为四庄文化的重要传播窗口。
村史馆建设前
村史馆建成后的外观及内部效果
激活特色产业 打造生态+旅游
01、创新设计,吸引社会资本介入:
田园服务中心建筑采用“合院式”布局,建筑风貌与四庄整体环境有机融合,该建筑被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评为“超低能耗建筑”、“近零能耗建筑”。
田园服务中心设计效果
田园服务中心建成后,“月容四庄·青谷里”智慧农业特色田园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入驻,并在内部配套了智慧农业展示园、青谷里农业博物馆、乡创总部基地、特色民宿、农创集市等业态。“农创集市”内,展销竹碗茶桶、老虎鞋、雨花石、按摩保健鞋、雨花石棋子等系列文化旅游创新产品。
田园服务中心建成效果(月容四庄·青谷里)
农创集市
02、区域联动,融入全域旅游体系:
目前,四庄村“生态+”旅游模式逐步成型,积极联动世园会、天乐湖景区等区域旅游资源,主动融入全域旅游体系。道路交通及慢行系统和世园会形成无缝对接,配套生态停车场、骑行驿站、公厕等设施。在停车场引入新能源充电桩,为宁镇扬之间来往的新能源车提供续航服务,吸引游客驻足观光。1月19日,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了《长三角今年将实现充电设施乡镇全覆盖》的消息,特别展示了四庄村特色田园乡村生态停车场。
生态停车场 骑行驿站
新能源充电桩
03、创新经营,多途径带动富民增收:
在经营模式方面,四庄村同样量体裁衣、寻找创新。途径一:合作社、专业大户等实现了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;途径二:乡贤人士回乡创业,形成示范带动。途径三:村民获得租金,进入青谷里公司、合作社工作;途径四:村民把家里空余的房间收拾起来经营农家乐、民宿。
民宿
04、村企联合,共绘乡村振兴蓝图:
四庄村书记已加入“月容四庄·青谷里”项目董事会,参与项目运营管理。村企合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实现双赢,快速协调因土地、产权、村民利益等产生的矛盾。书记说:“四庄是园博会的必经之地,世园会将为我们带来不少游客,我们要做好接待、服务工作”。
绿杨春茶叶展销 雨花石文创纪念品
村书记谈四庄特色田园乡村 游客参观四庄特色田园乡村
结语
四庄村的设施及项目建设首要以解决村民实际需求和问题、吸纳村民就业增加收入为目标;设计师充分关注村民朴素的乡愁情怀,注重在设计中保留场所记忆,传承乡村文脉。
在我们入驻四庄村的第四个年头,村庄建设仍在热火朝天地推进,我们深感欣慰,也倍受激励。我们将保持着当初的那份热情,时不时回来看一看、帮一帮,让这幅“民乐于业、诗画田园”的美丽画卷更加多彩。
文章来源: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
Copyright @ 2020 江苏城乡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
版权所有苏ICP备2020059968号-1号